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中国是全球乙肝慢性感染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乙肝疾病负担最严重的国家。
尽管近年已通过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有效地控制了乙肝病毒的传播,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仍存在庞大的感染群体。
据国家疾控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约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万-万例。
统计显示“存量患者”诊断率和治疗率偏低,诊断率为18.7%,治疗率仅为10.8%。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意识到,感染的风险依然存在。
但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潜在的“传染源”,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社会生活中往往会遭到一些歧视,比如有这样的观点:和乙肝患者共用碗筷,或者同桌就餐,会传染乙肝。
事实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今天就来一探究竟,做到“科学防治,预防为主”。
一起吃饭,会不会传染上乙肝?
对于一个乙肝患者来说,最难的并不是患上这个病,而是被歧视和孤立。
因为怕被“嫌弃”,他们不敢交朋友,不敢找对象,有些人甚至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发生这样的悲剧真的很遗憾!但说到底还是大众对于乙肝的认知度不够。
乙肝病毒(HBV)会经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传播。其中,成年人感染HBV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但共用餐具不会传染乙肝,病毒没有办法进入口腔、食道和胃肠道的细胞,人体消化道里也缺少病毒生长繁殖所需的物质。
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如握手、拥抱、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同住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行为,都不会传染HBV。
所以,如果身边有感染乙肝的患者,不必惊慌,更不应歧视。
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的消灭和预防,可能需要好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确认做好自身免疫,为乙肝患者消除病耻感,提供一个包容性的社会环境,是每个人为消灭乙肝能做出的一份努力。
需要注意的是,HBV可以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血液传播),修足、文身、扎耳洞、共用剃刀和牙具、与HBV感染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等,这些都属于感染HBV的高危行为。
和乙肝患者可以生一个健康的孩子吗?
一谈到乙肝,很多人就闻之色变。尤其是当发现自己将可能长期与乙肝患者/携带者一起生活时,就开始了摇摆不定。
在知乎上常有这样的提问:
其实大可不必。
首先,夫妻双方,有一方是乙肝患者,另一方只要打过疫苗了就会比较安全。其次,和乙肝患者也是可以生出一个健康孩子的,只要做好“母婴阻断”。
推荐阅读:
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吗?
对于乙肝患者而言,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持续治疗,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在乙肝患者的真爱道路上,不隐瞒、不歧视,是彼此能给到对方的最好礼物。
推荐阅读:
乙肝患者的“真爱”就一定会被伤害吗?
对于乙肝病毒,如何做到“科学防护”?
接种疫苗,提前预防才是王道。
儿童期不幸感染乙肝病毒,很容易发展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如果不加控制,后期极有可能发展成肝癌。
研究显示,如果没有得到适当治疗,有25%~40%的HBV慢性感染者最终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
在全球的肝硬化和肝癌病例中,6~8成患者是由乙肝引起的。
在中国乙肝感染者的巨大基数下,疫苗是唯一的救赎。
乙肝疫苗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防癌疫苗。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抗体发现乙肝病毒,就能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并将其清除,从而保护肝细胞,使机体免受伤害。
但疫苗的保护力并非永久,随着年龄的增长,乙肝抗体消失、抗体变低非常正常,而这时候免疫记忆“不一定”还在。
因此,即使小时候打过疫苗,也应该在定期体检中检查抗体水平,抗体阴性者应尽快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高风险人群更是应该提高预防意识,定期做检验,需要时及时加强。
推荐阅读:
乙肝抗体消失了正常吗?加强针要不要打?
以下人群属于高风险人群:
母亲是乙肝感染者的婴儿
乙肝感染者的性伙伴
男同性恋者
与乙肝感染者密切接触的人,比如家人中有乙肝感染的
需要经常接触血液或被血液污染的体液的医疗工作者和公共安全人员,比如医生和警察
肾透析的患者
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同的疫苗产品来面向不同人群提供乙肝免疫保护。
其中,60微克乙肝疫苗是专门针对低应答、无应答人群开发的一款乙肝疫苗,对16岁以上青年群体、医务工作者肾透析患者等高危群体是很好的选择,作为加强针也是很好的选择。
一般无应答者接种1剂就能让乙肝抗体阳转,极少数无应答者需要接种两针。两剂之间应至少间隔4周以上。
在第69届世界卫生大会上,WHO提出年消灭病毒性肝炎的国际战略,中国进行了积极响应。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在降低乙肝发病率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然而,到要实现将病毒性肝炎死亡率降低65%的目标,中国仍面临挑战。
健康中国,从“我”做起。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对乙肝病毒检测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