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有省份报告登革热境外输入病例,为春节假期到南亚旅行人员。
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有不少市民朋友计划出国,旅游、商贸等出入境人员都有所增加。
青岛市疾控中心在此提醒:出国嗨,警惕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属于乙类乙管传染病,是热带及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常见的传染病,旅行前往非洲、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中美洲等地区时均有感染登革热的风险。
01
登革热如何传播?
登革热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是伊蚊媒介传染病,通过“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
02
登革热有哪些症状?
潜伏期为3-15天,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疼、关节疼、皮疹等,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有生命危险的失血性休克综合征和较少见的伴有肝衰与脑病的急性肝炎。
如果2周内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有旅居史,或在自己生活与活动的范围内有登革热发生,当出现突起发热(有时可达39°c),同时伴有明显疲乏、厌食、恶心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或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等症状之一时,应考虑自己有感染登革热的可能。医院就医,并主动向大夫说明自己旅居史,以尽快得到诊治。
03
如何预防登革热?
防蚊虫,最重要
特别注意:防蚊虫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还没有上市的登革热疫苗,预防措施以防蚊灭蚊为主。外出时要准备防蚊灭蚊用品,防蚊液、花露水、蚊香、电蚊拍和蚊帐等要带好;长袖衣裤要穿好,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除积水,护卫生
室内室外必须清理积水,勤倒垃圾,搞好周围生活环境,保持卫生干净,从源头上杜绝蚊虫的滋生,减少蚊虫的数量;家里或者周围,特别是一些容易滋生蚊虫或者躲藏蚊虫的地方,应该使用一些杀虫剂进行喷洒,从源头上杜绝蚊虫孳生。
出入境,要报备
回国后,要主动配合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做好入境检疫工作。入境时有发热、皮疹等症状的人员,要主动将患病情况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报,并配合卫生检疫部门开展相应的调查和医学检查。入境14天内,如果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要主动告知近期旅行史以及在当地有无蚊虫叮咬史。
此前报道
2月10日,据“绍兴发布”消息:从绍兴市疾控中心获悉,绍兴市报告1例登革热输入病例,为春节期间到泰国旅行人员。
我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后,因旅游、商贸等出入境的频率大幅增加。春节期间,和很多人一样,市民王小花(化名)一家4口选择到泰国旅游。在泰国待3天后,一家人回国。
几天后,王小花出现发热症状。担心感染新冠病毒,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检查后,医生排除了新冠病毒感染。
“考虑到患者去过国外,医院及时将情况报给我们。”绍兴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马岩说,流调发现,王小花在泰国旅游期间曾被蚊子叮咬。检测结果显示,其果真得了登革热。
“经核实,这是从去年10月以来我省发现的首例登革热输入病例。”马岩说。“出境旅游要注意防范蚊虫叮咬。”马岩建议,出境前,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