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468597.html年10月17日,“百愿共济,与时俱进——第三届百济神州实体瘤高峰论坛(BEST,BeiGeneSummitofSolidTumor)”在北京成功召开。大会内容覆盖多瘤种领域,众多著名专家共聚一堂,共话学术,共谋未来。会议期间,“肝为人先”—肝癌分会场四位主席:医院梁*教授、哈佛大学医学院朱秀轩教授、中国科学医院刘连新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敏山教授接受本报采访,围绕肝癌诊治现状、多学科团队(MDT)模式价值、免疫治疗进展及前景发表观点,分享经验,指导方向。本文整理访谈精要并与读者分享。
从左至右依次为:
梁*教授、朱秀轩教授、刘连新教授、陈敏山教授
专家访谈视频两大“痛点”,三大进步中国肝癌诊疗之变迁目前肝癌发病和治疗总体现状是怎样的?
梁*教授:
肝癌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身心健康的一项重大慢性疾病,无论发病率还是死亡率,我国在全球占比都高达一半以上,居世界之首。因此,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是中国肝癌的两大特点。
高发病率方面,乙型病*性肝炎仍是首要病因。尽管近年来随着肝炎病*疫苗接种的普及,乙型肝炎病*感染率明显降低,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存量。其次,食用霉变、腌制、烧烤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也是中国肝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高死亡率方面,其一,由于肝癌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加之我国目前的肿瘤筛查实施力度仍不足,导致多数肝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而晚期肝癌治疗手段和疗效都很有限、预后差。其二,肝癌的高度异质性使其对化疗敏感性不佳,传统治疗效果差强人意。
可喜的是,相较于数年前,我国肝癌诊治取得了显著进步。其一,早筛、早诊、早治率有所提高。其二,MDT协作诊疗模式的兴起,包括外科、介入科、放疗科、内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的共同参与,全面提升了肝癌诊治水平。其三,系统治疗的发展空前繁荣,从年索拉非尼上市、开启肝癌靶向治疗时代以来,近两年又增加了仑伐替尼,免疫治疗研究也是如火如荼,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景。
朱秀轩教授:
中国是肝癌大国,一方面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一方面由于发病率高。但近几年欧美国家的肝癌发病率也在持续上升。就病因而言,既往我们认为病*性肝炎是最主要的病因,但目前在欧美国家脂肪肝也已成为一项很重要的致病因素。治疗上,近年来靶向和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为肝癌领域带来了很多新的进步和推动力。
集众家之长,续生命之期MDT模式为肝癌诊疗强劲赋能您如何看待MDT模式在肝癌诊疗中的价值?
刘连新教授:
早年中国的肝癌治疗缺乏相对规范和标准的统一模式,很多学科都在单独收治肝癌患者。每个学科有各自的特色与优势,但任何一个学科、一项技术都无法取代所有学科、所有技术的价值。因此,MDT协作诊疗模式是肝癌也是所有肿瘤治疗的必由之路。尤其是近10年来,靶向和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更加速了肝癌MDT模式的全面、深入实践,无疑为患者带来了极大获益。MDT模式通过在疾病全程,由不同学科从不同专业角度对每一例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汇集形成一套相对最佳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并由多学科共同去实施和完成。这样的方式必将对肝癌总体生存率的提高带来很大帮助。
陈敏山教授:
MDT已是国际公认的肿瘤治疗模式。如前面刘连新教授所言,肝癌治疗方法有很多,且各有其价值所在。MDT模式则为我们针对适当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治疗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平台和工具,从而最终为患者讨论出一套最经济、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尤其在靶向与免疫治疗时代,手术、介入、放疗等局部治疗与药物系统治疗的联合已成为肝癌治疗的主流策略。
免疫治疗带来重大突破策略优化尤待上下求索您如何评价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的前期成果和未来前景?
梁*教授:
免疫治疗无疑为肝癌领域带来了重大突破。药物种类上,除国外经典的“O药”、“K药”外,令人振奋的是,近年来国内很多药企也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探索,例如百济神州公司的替雷利珠单抗。应用时机上,免疫治疗逐步从肝癌晚期前移到了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的研究。用药方案上,无论单药还是联合治疗也都有成功的数据,尤其是免疫治疗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联合,无论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延长还是生活质量改善方面,都获得了非常惊艳的结果,“免疫+”将是重要策略。
前期的成功为我们确证了方向的正确性,但未来仍有诸多问题亟待细化和探索,包括联合方案的确立,例如免疫联合靶向/化疗/介入治疗等;应用时机的选择,从晚期二线、一线到辅助、新辅助治疗;优势人群的筛选,因为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免疫治疗中显著获益。这些问题都需要依靠后续研究进一步回答。
刘连新教授:
十余年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开启了肝癌靶向治疗新时代,使晚期肝癌终于有药可治。近年来免疫治疗的突破使肝癌治疗更上层楼。如前面陈敏山教授谈及的,免疫治疗这类全身治疗与介入、放疗等局部治疗的联合,以及免疫治疗与TKI、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联合,使肝癌疗效显著提升,尤其是晚期肝癌,为综合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和希望。未来,相信“免疫+”模式将从晚期肝癌继续拓展至辅助、新辅助及转化治疗。目前也有很多研究正在开展中,相信随着这些数据的出炉,免疫治疗将在肝癌领域发挥更大价值,为医生提供更好武器,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提供数据,奠定基石替雷利珠单抗HCC研究展望替雷利珠单抗在肝癌领域的RATIONALE和研究正在开展中,朱教授是研究的Co-leadingPI,陈教授是研究的LeadingPI,请两位教授分别谈一下,如何评价这两项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朱秀轩教授:
RATIONALE研究旨在比较替雷利珠单抗单药对比索拉非尼单药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在HCC的抗肿瘤活性已被证实和公认,但其相较于目前的标准一线治疗能否显著延长患者OS尚无定论。因此,RATIONALE研究的核心目的主要有三:其一,准确回答相较于索拉非尼标准一线治疗,PD-1单抗单药能否带来OS显著获益,这也是目前肝癌研究领域中的空白。其二,相较于传统PD-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进行了结构优化,理论上增强了抗肿瘤活性。RATIONALE研究结果也将为我们提供横向比较的临床数据。其三,单药的安全性将为联合用药提供重要基础和依据。期望通过RATIONALE研究显示的替雷利珠单抗安全性表现,为今后的联合方案奠定基石。
陈敏山教授:
RATIONALE研究是一项旨在评价替雷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CC患者初步抗肿瘤活性、安全性和耐受性的Ⅱ期研究。药物治疗在中晚期HCC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前面大家所公认的,联合治疗是未来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方向。PD-1单抗联合多靶点TKI在前期一些研究和临床尝试中也都显示出了很好的有效率。如朱秀轩教授提到的,替雷利珠单抗相较于传统PD-1单抗具有结构和抗肿瘤活性上的优势。因此,我们相信并期待RATIONALE研究能够获得理想结果,为中晚期HCC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和依据。
探索未知,填补空白肝癌的药物治疗靶点探索之路任重道远如何评价替雷利珠单抗在肝癌治疗领域的前景及对未来肝癌药物治疗靶点选择的期待?
朱秀轩教授:
目前所及的免疫检查点仅限于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细胞*性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实际上还有很多有待开发的检查点。已有的细胞免疫治疗例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等也值得在肝癌中进一步尝试和探索。治疗手段的丰富对于疗效对比、联合增效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期待未来能够发现更多有意义的治疗靶点、研发更多的肝癌治疗药物,发挥精准医疗作用,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选择。
陈敏山教授:
肝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是目前肝癌的主流治疗方向,但由于肝细胞结构及功能复杂,肝癌靶点较多,导致肝癌基因突变多,基础研究已发现肝癌细胞可能有超过10条信号通路存在基因突变,因此很难确认有效的肝癌靶点。未来,需要开发更多、更新的肝癌治疗靶点,寻找多靶点药物,并通过联合治疗模式的探索,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也希望替雷利珠单抗在这一过程发挥更多的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