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DV庄辉国际肝病由于对丁型肝 [复制链接]

1#
北京荨麻疹医院好不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

编者按

丁型肝炎(丁肝)是由丁型肝炎病*(HDV)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性肝炎,可与乙型肝炎病*(HBV)联合或重叠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HDV后,约90%会发展成慢性肝炎,发生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等不良结局风险增加。由于以往对HDV的流行率和疾病负担被普遍低估,使得这一疾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青年委员会论坛(肝病年会周)”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庄辉院士,以“被忽视的丁型肝炎”为题,从HDV感染的流行率和疾病负担、HDV的结构、基因型和复制过程、HDV感染的诊断和自然史,以及HDV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等四个方面作了报告,希望与全国同道一起推进丁肝的防治工作,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到年消除病*性肝炎的目标。

一、HDV感染的流行率和疾病负担

我国于年开始报告丁肝,~年我国报告的丁肝病例数分别为例、例、例和例,显然被低估了。根据年全国病*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HBsAg阳性者中抗-HDV流行率为1.15%,~年我国报告的乙型肝炎(乙肝)病例数分别为94.2万例、.2万例、.7万例和.2万例,如按年全国病*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抗-HDV流行率1.15%推算,我国~年每年报告的丁肝病例数应在1万例以上。

同样,国外丁肝流行率和疾病负担以往也被低估了。年Torres等报告,全球丁肝病*(HDV)感染者估计仅为30万例(见表1);年Hadziyannis等报告,估计全球HDV感染者为万例;年Miao等估计,全球一般人群HDV流行率为0.70%,HBsAg阳性肝病患者为16.40%,HBsAg阳性的一般患者为4.50%,两者合并患者为13.02%,估计全球有万例HDV感染者(见表1)。

(引自肝病年会周报告幻灯)

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HDV流行率见图1。欧洲、南美和非洲一些国家为高流行区(10%),美国等为中高流行区(5.1%~10.0%),我国为中低流行区(2%~5%)。

图1.全球HBsAg阳性者的抗-HDV流行率分布

(引自肝病年会周报告幻灯)

我国虽属HDV中低度流行区,但由于人口基数大,HDV感染人数占全球第一位(见图2)。

图2.全球HDV感染最多的10个国家

(引自肝病年会周报告幻灯)

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报告的HBsAg阳性者的抗-HDV流行率及地区分布见表2和图3。

(引自肝病年会周报告幻灯)

图3.我国HBsAg阳性者的抗-HDV流行率地区分布

(引自肝病年会周报告幻灯)

HDV流行率与年龄、肝病严重程度及有无高危因素有关,抗-HDV流行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HBsAg阳性的暴发性肝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的抗-HDV流行率高于HBsAg无症状携带者;HBsAg阳性的静脉注射*品者、性工作者、男男性行为者和丙型肝炎患者的抗-HDV流行率较高。

二、HDV的结构、基因型和复制过程

HDV属于丁肝病*科丁肝病*属,为圆球状,呈20面体,直径约36nm,为RNA病*,其外膜为乙肝病*(HBV)表面抗原,内部为丁肝抗原(HDAg)与HDVRNA,基因组全长碱基对,在对人类致病的病*中,HDV为基因组最短的病*(见图4)。

图4.丁型肝炎病*示意图

(引自肝病年会周报告幻灯)

HDV有8个基因型,基因型1为全球优势流行型,占89.9%;北美洲主要为基因型1;南美以基因型3为主;西非为基因型5;中非洲为基因6~8型;东亚地区如中国和日本等以基因型2和4多见(见图5)。

图5.全球HDV基因型地域分布

(引自肝病年会周报告幻灯)

HDV主要有8个复制环节:①HDV吸附并进入肝细胞;②在肝细胞核内复制;③HDV抗原基因从肝细胞核进入内质网并翻译成大小HDAg(S-HDAg和L-HDAg);④S-HDAg进入肝细胞核促进HDV复制;⑤L-HDAg异戊烯化;⑥L-HDAg抑制病*复制;⑦病*组装;⑧病*从肝细胞释放(见图6)。

图6.HDV复制循环

(引自肝病年会周报告幻灯)

根据HDV复制循环,目前研发的抗HDV新药主要针对以下3个靶点:①进入抑制剂,如Mycrudex等;②戊烯化抑制剂(法尼酰基转移酶抑制剂)如Lonafarnib等;③核酸多聚体,可抑制HDV进入肝细胞、抑制HDAg异戊烯化及HDV从肝细胞释放(见图6)。

三、HDV感染的诊断和自然史

HDV可与HBV同时感染,称联合感染(coinfection),临床表现为急性乙肝和急性丁肝,可HBsAg、抗-HBcIgM、HDAg和抗-HDVIgM同时阳性;也可在慢性乙肝基础上再感染HDV,称为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临床表现为慢性乙肝和急性丁肝,此时HBsAg、抗-HBcIgG、HDAg和抗-HDVIgM阳性(见图7)。

图7.HDV感染的诊断

(引自肝病年会周报告幻灯)

HDV/HBV联合感染约90%自发康复,仅5%发展为重症肝炎,后者可发展为慢性肝炎、暴发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但其发生的机率较HDV/HBV重叠感染低。HDV/HBV重叠感染者约90%发展为慢性肝炎,约10%自发康复(见图8)。

图8.HDV感染自然史

(引自肝病年会周报告幻灯)

四、HDV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由表3可见,与HBV单独感染者比较,HDV/HBV合并感染(包括联合感染和重叠感染)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HBVDNA水平较高(P值分别为0.、0.和0.);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也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HDV/HBV合并感染的病例数较少(仅11例)和该3项指标的标准差较大有关。

(引自肝病年会周报告幻灯)

由图9可见,HDV/HBV合并感染发生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风险高于HBV单独感染,优势比(OR)分别为3.56(95%可信限2.72-4.65)、6.75(95%可信限4.42-10.30)和5.61(95%可信限2.60-12.00)。

图9.HDV/HBV合并感染发生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风险高于HBV单独感染

(引自肝病年会周报告幻灯)

HDV感染的治疗详见表4。低病*载量(HBVDNA<2IU/mL)且无肝硬化者,IFN单药治疗即可;若病*载量高(HBVDNA>2IU/mL)或(和)合并肝硬化,则需要IFN联合NA治疗。

(引自肝病年会周报告幻灯)

目前,抗HDV药物研发已取得较大进展:两种抗HDV新药Mycrudex和Lonafarnib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另两种抗HDV新药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有望用于抗HDV感染治疗。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在看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