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7月28日是第十个“世界肝炎日”。病*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位居我国重大传染病发病前列。在中国,慢性病*性肝炎每年导致约38万人死亡,主要是由于肝炎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事实上,肝炎能够被检测和治疗,一些类型的肝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认识它,怎样有效防治它。对此,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专访。
6月23日下午2时,医院的门诊大厅内,吴磊(化名)焦急地踱来踱去,等待复查的结果。
今年33岁的吴磊,是一名有10年病史的慢性乙肝患者。10年前,当时跟着父亲在西安打工的吴磊意外发现自己患有乙肝大三阳。当时,吴磊找医院肝病三科主任李青春做治疗。在李青春的帮助下,吴磊体内的乙肝病*下降得非常快。到了第二年,他的体内就出现了抗体,并且后期比较稳定。随后,按照李青春的建议,吴磊无论人在哪里,每隔3至6个医院做复查,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治疗方案。
“病情很稳定,一定要坚持吃药、定期复查。”接过吴磊检查单的李青春,仔细地看过各项指标后说。这时,吴磊的脸上露出笑容。
事实上,像吴磊这样长期“带病生存”的肝炎患者数不胜数。“不管是哪种传染病,到了中期和后期,治疗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关键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说,只要进行有效治疗,慢性病*性肝炎可以得到控制,甚至治愈。即使目前还不能完全治愈乙肝,众多患者已经实现长期‘带病生存’。”李青春说。
肝炎可防可治重在预防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肝脏不好的人,久而久之会引起各个脏器功能衰退。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肝炎的病因不同,最常见的是病*造成的,此外还有自身免疫造成的。酗酒也可以导致肝炎。
病*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发病率高、流行面广的传染性疾病。目前病*性肝炎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其中甲、戊型肝炎由消化道传播,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接触和水、食物进行传播。乙、丙、丁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或者共用生活用具等也可传播。此外,急性肝炎超过半年就是慢性肝炎了,反复发作以后,病人容易出现肝硬化。
“肝炎已经可防可治。但是,超过80%的肝炎患者缺乏检测、治疗及复查。事实上,临床症状、肝功能、病*学指标等的恢复仅仅是取得效果的起点,此后的追踪随访尤其是患者服药期间的定期复查,是保障疗效,及时发现病情反复、病*耐药、疾病进展或恶变为肝癌等状况的后盾和基石。”李青春说。
“不同肝炎消除的策略不同,乙肝治愈困难,但有疫苗,消除重在预防,母婴阻断零传播,现有病人及时治疗避免加重,适当病人可追求临床治愈。丙肝没有疫苗但是可以治愈,消除策略在于广泛筛查早发现,彻底治愈。”医院传染科副主任康文说。
在肝炎预防的问题上,康文说,预防中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饮用水的安全,防止血源传播和性传播,保持健康和乐观的生活方式,控制饮酒,不要过度劳累,与患者或病*携带者保持适当距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人的防护意识提高了——出门戴口罩、实施分餐制、日常勤洗手,这些对肝炎预防也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减少肝炎并发症出现。”李青春说。
1
慢性肝病“三部曲”并非必然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病*性肝炎是我国报告发病数第一的乙类传染病,其中年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发病数累计约万例,占病*性肝炎报告发病数的95%以上。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在中国,慢性病*性肝炎每年导致约38万人死亡,主要是由于肝炎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
而慢性肝炎病因不能及时去除或者病情进展不能及时阻断,最终会出现经典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不过,就目前来说,慢性肝病“三部曲”已不再可怕。
“人们完全不用再像过去那样‘谈肝色变’了。对于慢性乙肝患者来说,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其实,这一目标也和乙肝的三个阶段相对应。”康文说。
“随着小分子直接抗病*药物的出现,丙肝的治疗已进入‘全治愈时代’。但是,大多数的丙肝患者没有及时诊断,更谈不上得到治疗。”李青春说。
事实上,丙肝与乙肝一样,病情进展缓慢,患者早期几乎没有任何不适,等到出现症状再就诊时,很多患者已是肝硬化甚至肝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病*性肝炎临床过程十分隐匿,多数患者症状轻微甚至没有症状,需要定期体检才能发现病情。”李青春说。
2
消灭肝炎“十年之约”稳步前行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到年消除病*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以下两个消除目标:新发生的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减少90%;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相关死亡减少65%。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另外,比如说慢性乙型肝炎病*感染,在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已经使用了乙肝疫苗的预防策略,但病人总体上增量,新增加的低年龄组的感染人数少了,但是存量病人人数依旧非常巨大,需要长期治疗。如此现状下,该如何有效防治?”康文说。
“一方面,通过宣传,消除对肝炎患者的歧视,如果对肝炎患者的歧视不消除,患者很难主动接受筛查;另一方面,不断优化临床治疗路径,建立临床治疗技术规范。”李青春说。
对此,去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高度强调了早发现、早治疗。患者只要符合抗病*治疗指征就可以启动治疗。同时,目前全球大部分治疗丙肝的口服直接抗病*药物已经被引入了中国,这对于我国实现年消除丙肝的目标意义重大,并且,创新的口服直接抗病*药物通过药价谈判,已经被纳入年国家医保目录,药价降幅平均超过80%,年在全国逐步落地。
在肝炎临床治疗的规范方面,《中国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指南版》指出,干扰素能够进一步降低乙肝相关肝癌的发生,对于优化抗病*治疗方案,最大限度降低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肝炎的治疗费用大大降低。以前慢性乙肝患者每月的医药费需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现在只需要几十元。对于慢性丙肝患者的治疗,以前几万元一个疗程的药物,现在已经降价到几千元,加上医保报销后,已经降到千元级。”李青春说。
监制:张立记者:杨静编辑:方敬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