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渤海湾多种贝类中检测出戊肝病毒,存在食源 [复制链接]

1#
北京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xwdt/

本期编辑:SIBP-YinYuan

为调查中国沿海贝类中戊型肝炎病*感染情况,年3月至年12月由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医学院、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组成研究团队开展此项研究。在渤海湾13处河口滩涂收集约公斤的贝类样品,对其进行戊肝病*检测。收集的样品包括泥蚶、毛蚶和花蛤这几种人们最为常见食用的贝类。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不容乐观。在采样的13处河口滩涂中有7处贝类样品检测出戊肝病*。所采集的贝类戊肝病*检出率约为17.5%,其中毛蚶检出率最高(28.2%),其次为花蛤(14.3%)、泥蚶(11.5%);鉴于戊肝病*检测方法的局限性,贝类中携带戊肝病*的比例可能远高于此。

渤海湾贝类采样的13处河口滩涂位置

结果分析戊肝病*基因测序及分析发现,所检出的13个病*株均为能够引起人畜共患病的基因4型。过去十年来,中国沿海地区贝类大量、密集养殖和人群消费快速增长,贝类中广泛存在的戊肝病*将导致食源性戊肝发病风险的增加;同时,也提示了某些沿海地区戊肝高发的原因。重要意义

我国海岸线漫长,拥有漫长的浅海滩涂,适合各种近海贝类的养殖,近几年来近海贝类产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消费量也逐年增加。加之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加强海产品戊肝病*监测及贝类消费人群的戊肝防控将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信息

戊型肝炎病*是上个世纪80年代新发现的一种肝炎病*。它和甲型肝炎病*一样,都是引起急性肝炎的病原体;它的传播途径也与甲型肝炎相似,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经消化道传播。这两型肝炎的临床症状也差不多:都是急性发病,患病后有明显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可出现*疸;经治疗后,可完全恢复正常,一般不会转变成为慢性肝炎。但戊型肝炎与甲型肝炎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从我国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来看,甲型肝炎多感染35岁以下的青年人,而戊型肝炎多感染35岁以上的成年人甚至老年人。曾有人统计过北京地区的散发型戊型肝炎住院患者:年龄最小35岁,最大的82岁,平均年龄为47岁;因戊型肝炎而死亡患者的平均年龄达62岁。说明老年人感染了戊型肝炎后病情较重。医院报道,60例戊型肝炎中,60岁以上的感染者竟占到80%,因此,戊型肝炎已成为老年*疸中最常见的病因。

在印度,患急性肝炎的孕妇中约有80%为戊型肝炎感染。妊娠合并戊型肝炎危害相当严重。有报告显示,妊娠早、中、晚期戊型肝炎病死率分别达到1.5%、8.5%和21%。妊娠戊型肝炎重症病例高达25%~30%。产妇往往在分娩或流产后病情立即恶化,或分娩前一天急剧恶化,迅速发生肝性脑病,产后出血也较多,死胎率亦高。

戊型肝炎在起病时的发热现象比甲型肝炎少见,且较轻。80%以上的甲型肝炎患者在发病的初期都有发热,体温常高达39℃以上;而戊型肝炎只有一半的患者出现发热,一般体温在38~39℃之间。戊型肝炎的消化道症状也较轻,多数患者有食欲减退,但很少出现甲型肝炎患者中常见的呕吐、厌油腻,甚至滴水不进那样严重的消化道症状。

千万不要以为戊型肝炎的临床症状比甲型肝炎轻些。由于戊型肝炎的发病年龄多是老年人和孕妇,所以病情往往较重。主要表现在戊型肝炎患者常有明显的*疸,*疸期长,在恢复期的残留*疸不易消退,常发生胆管炎、胆囊炎等合并症。戊型肝炎患者肝脏的病理损害较甲型肝炎明显,恢复缓慢,病程也较长,至少2个月,多为3~4个月,甚至超过半年。由于病程迁延,肝脏功能不易恢复,常出现血浆白蛋白降低和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现象,且凝血酶元活动度小于40%者也不罕见。其血清胆红素升高水平和持续时间均长于甲型肝炎。在戊型肝炎患者中,亚急性重型和急性淤胆型等较重的临床类型比其他肝炎更多见,常表现为皮肤瘙痒和大便灰白色。所以,戊型肝炎的病死率较高,达到2.5%~5%,而甲型肝炎病死率为0.1%。

虽然我国已经研制成功戊型肝炎疫苗,但还没有普及推广应用。戊型肝炎的预防主要靠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近年来我国戊型肝炎的发病率上升,如果不注意预防,有可能成为我国消化道传播的主要病*性肝炎。因此,要重视戊型肝炎的预防。

如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