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癜疯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088716.html由于HBVcccDNA的半衰期不足2个月。因此,新合成的rcDNA进入细胞核内并转换成cccDNA,对肝细胞内cccDNA池的维持至关重要(图1)。理论上讲,通过长期使用药物可使cccDNA最终被耗竭。然而,临床现实却是,即使是接受长期的NAs治疗的慢乙肝患者,其HBsAg消失的比例仍然很低。对于那些HBsAg持续低水平表达的患者,部分学者一直怀疑其HBsAg是来自整合的HBVDNA片段的持续表达。
最近一篇来自香港的报道研究显示,在43例长时间接受NAs治疗(平均治疗时间>7年)的患者,有近半数肝组织内未检测到cccDNA,但却只有1例发生血清HBsAg阴转。进一步分析发现,尽管绝大多数患者其肝组织内HBsAg染色阳性,却有近半数患者肝组织内核心抗原阴性。考虑到核心抗原的mRNA正是pgRNA,这一结果提示患者肝组织cccDNA已发生耗竭或表达静默。该研究还发现,反映肝组织内cccDNA活性的pgRNA与患者血清中的HBsAg没有相关性。考虑到慢乙肝患者肝脏组织高水平的HBVDNA整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患者的HBsAg多来自整合的病*DNA片段。
不同于血清HBsAg,血清中的HBVpgRNA仅能来自cccDNA。前面提到,整合的病*DNA的主要来源DSL-DNA,全长仅有3.2kb,无法转录形成3.5kb长的pgRNA。的确,最近的来自我们实验室和一个德国实验室的报道均显示,血清HBVRNA能够很好地反映肝组织cccDNA的活性。这为通过检测血液中的pgRNA来间接反映患者肝组织内cccDNA的活性提供了可能。
我们建议,可以以血清HBVRNA持续检测阴性来反映患者肝组织内cccDNA的消失或者表达静默状态。这些患者尽管cccDNA已被清除或处于持续的表达静默状态,但由于整合的病*DNA片段可以持续低水平表达HBsAg,他们的血清HBsAg仍可有低值阳性。我们用一个新的"准临床治愈"(para-functionalcure)概念来定义这些已经接近临床治愈的患者,以对现有的慢乙肝功能性的"临床治愈"(functionalcure)概念进行修订和补充。其意义在于不仅可以让更多的接受NAs治疗的慢乙肝患者安全停药、不再受终生用药之苦;"治愈"率的提高也将使更多的患者愿意接受NAs为主的抗病*治疗,相信这"准临床治愈"概念必将对未来的临床实践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前所述,血清HBVRNA检测能够准确反映患者肝组织cccDNA活性。为了使更多特定患者发生血清HBsAg转阴或血清学转换、实现临床治愈这一抗病*治疗的理想终点,建议首先对这些患者进行血清HBsAg和HBVRNA精准定量检测。由于血清HBsAg<IU/ml的慢乙肝患者在接受抗病*治疗时可产生较好的病*学应答。若血清HBsAgIU/ml,病*学应答率更高。
基于此,如果初步将血清HBsAg<IU/ml的NAs经治(在治)慢乙肝患者按血清HBVRNA检测结果分为HBVRNA阳性患者(cccDNA转录及RNA病*复制)和血清HBVRNA阴性患者(cccDNA耗竭或转录静默)。对前者在继续使用NAs治疗的前提下加用peg-IFN;对后者则停用NAs,改用peg-IFN治疗(图2)。
我们相信,这一基于血清HBVRNA检测的以临床治愈(血清HBsAg转阴或血清学转换)为目标的治疗路径(方案)将进一步提高慢乙肝临床治愈率、降低社会成本。
作者:鲁凤民,王杰,陈香梅,江建宁,张文宏,赵景民,任红,侯金林,夏宁邵
转自:中华肝脏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