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鲁凤民团队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肝 [复制链接]

1#
得了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7461259.html


  慢性乙型肝炎病*(HBV)感染可引起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和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核苷(酸)类药物(NAs)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HBV药物。该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与天然核苷酸dATP、dCTP、dGTP和dTTP中的同类物竞争,掺入正在逆转录合成的HBV负链DNA中,使得新链延伸被提前终止,从而抑制病*基因组DNA的复制。理论上讲,NAs的掺入将导致新合成HBVDNA链的不可逆终止,产生带有不同长度负链DNA的“子代病*”。但这些“子代病*”的感染性到底如何,目前尚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


  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鲁凤民、陈香梅科研团医院魏来教授、美国Blumberg研究所郭巨涛教授、医院窦晓光教授合作,对NAs治疗下HBV“子代病*”颗粒的感染性及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该研究首先采用NAs类药物-恩替卡韦(ETV)体外处理能稳定产生HBV病*的HepAD38细胞,收集上清中的HBV病*颗粒并体外感染HBV易感细胞系HepG2-NTCP和人原代肝细胞(PHH),结果证实NAs作用下HBV“子代病*”难以感染HepG2-NTCP和PHH细胞。随后,他们收集了NAs治疗前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病*颗粒重复上述感染实验,再次证实NAs治疗后患者血清中HBVDNA病*颗粒也缺乏感染性。进一步的体外病*DNA链延伸实验证实,ETV的掺入导致子代病*颗粒内新合成病*DNA链的不可逆终止。


  此外,该研究还分析了NAs治疗下靶向HBVrcDNA及不同基因区域的特异引物在定量检测HBVDNA和RNA上的差异。结果显示,NAs治疗可致检测的HBVDNA水平从X、S、PreC/C到rcDNA逐渐降低,HBVRNA水平则从X、S到PreC/C区逐渐升高。进一步检测接受阿德福韦(ADV)治疗的CHB患者的系列血清发现,在长期治疗发生病*学应答或部分应答过程中,HBVrcDNA先消失,而发生病*学反弹时则是HBVX区DNA最先被检测到。


  前期鲁凤民研究团队已经证实,NAs作用下产生的HBVRNA病*样颗粒也不具有感染性(Wangetal.JHepatololy,);处于增殖状态的肝细胞膜上HBV功能性受体NTCP表达水平降低,使其对HBV感染抵抗(Yanetal.EmergMicrobesInfect,)。上述三项研究为NAs治疗慢性乙肝的应答机制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解释:一方面,肝细胞的持续损伤和代偿性增殖可导致HBV复制模板(cccDNA)不断的稀释和丢失,以及增殖状态肝细胞的NTCP膜表达水平降低使其对HBV再感染抵抗;另一方面,NAs治疗下的“子代病*”缺乏感染性,进一步减少了HBV在细胞间的传播以及cccDNA池的再感染补充途径。这些共同的作用加速了cccDNA的丢失和耗竭。

HBV体外感染实验示意图


  该研究成果于年7月6日在国际学术期刊《Hepatology》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生刘永振、刘慧、Blumberg研究所HuZhanying医院丁洋医生。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艾滋病和病*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基金资助。


  原文链接:


  鲁凤民,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暨感染病研究中心教授、学系主任,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PI。本科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医学遗传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曾在瑞典、美国留学。长期从事病*性肝炎、肿瘤等相关研究。主要学术成就有:实验证实了HBVRNA病*样颗粒的存在,补充完善了HBV的生命周期;提出了以血清HBVRNA检测预测核苷(酸)类药物停药安全性的建议;明确了血清GP73作为不同病因肝硬化的无创诊断指标等。在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JournalofHepatology、Hepatology、CancerResearch等杂志发表余篇SCI论文(著),他引超过次。申报了多项专利。曾作为参加人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陈香梅,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暨感染病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和宿主因素在乙肝疾病进展和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