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世界肝炎日我们离消除病毒性肝炎还有多远 [复制链接]

1#

今年7月28日是第11个世界肝炎日。

在中国,病*性肝炎一直是卫生疾病领域的巨大挑战。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乙肝病*的传播就在中国形成高发态势,并在年达到顶峰——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携带乙肝病*,“中国第一病”的称号也由此而来。

30年后的今天,受益于疫苗接种、药物研发、*策完善一系列积极手段,中国病*性肝炎的防治策略已进入了新阶段。不过,病*性肝炎的阴影依旧挥散不去。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据估算,截至目前,中国乙肝病*感染者总数约万人,丙肝病*感染者近万人,每年仍约有33万人死于乙肝或丙肝感染导致的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在增量可控的前提下,如何尽早发现存量患者,并予以针对性的抗病*治疗,成为了当下的重中之重。

10个乙肝患者,只有1个人得到治疗

因为公司的一次体检福利,28岁的小邻意外地丢掉了这份工作。

小邻是一名乙肝病*携带者。

这是乙肝病*携带者最为常见的状态,他们往往没有症状,也不需要药物治疗,但需要定期检测和观察,以防病*进一步复制,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在过去多年中,这个额外的身份让她的职场之路格外坎坷。

体检结果出来后,小邻有乙肝的消息在公司被传得满天飞,以前熟悉的同事见了她躲得远远的,领导也提出要给她换一个坐办公室的闲职。重压之下,她选择了离职。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小邻本可以拒绝那次体检。早在年,国家人社部、教育部和卫生部就出台过相关规定,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也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中强制执行乙肝项目检测服务。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但“小邻们”的困扰远不止于此。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指出,“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或炊具、母乳喂养、拥抱、接吻、咳嗽或打喷嚏,均不会传播乙肝病*”,但长期形成的恐惧和误解,并没有从民间消散。即便是在现代社会,一个乙肝病*携带者仍然要处处面临职业、社交和生活中的各种歧视。

“我们很多乙肝的战友之所以害怕,就是因为思想上有很大的负担,他会把自己的病藏起来,不去查,也不去治,反正平时你也看不出我有病。”一位乙肝患者公益组织的发起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鸵鸟心态”,“就相当于把脑袋埋起来,按理说应该去了解这是什么病,但是没有,他就是有一种病耻感。”

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乙肝的诊断率和治疗率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别只有18.7%和10.8%,这离世界卫生组织“到年前消除病*性肝炎这一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仍有差距。

丙肝的情况更糟,治疗率还不到2%。

临床上,治疗早已不是难题

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

临床上有著名的“肝炎三部曲”一说,指的是病*性肝炎患者,在没有临床干预的情况下,会经历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这三个过程。

更可怕的是,肝脏本身就是沉默的器官。医学上常说“胃是喇叭,肝是哑巴”,指的就是即便在肝脏细胞受损的情况下,人体也很难感知到异常,所以大多数肝病发现时就已经是晚期,死亡率很高。

根据国家疾控中心的调查显示,中国总共有多万乙肝病*携带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约有万-万。从临床的粗略统计来看,如果不加治疗,每年会有5-10%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如果再不治疗,每年还会有5%左右的肝硬化患者发展为肝癌。另一组可以佐证的数据是,国内的肝硬化患者中,有77%源自于乙肝。肝癌患者中的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4%。

而肝硬化和肝癌也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死因,20年内出现肝硬化的危险在15%和30%之间。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病*性肝炎并非无药可治。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近些年来,乙肝、丙肝的防治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乙肝可有效预防和临床控制,丙肝可实现病*学治愈。首都医科医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表示,“对于慢性乙肝的治疗,尽早启动规范的抗病*治疗是关键。同时,通过定期接受高敏检测,把HBVDNA长期控制在20IU/ml以下,可以有效地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而在丙肝的治疗上,高效口服直接抗病*药物的问世,使得丙肝不仅能获得非常高的病*学治愈率,而且治疗简单安全。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探索,一些生物制药企业已经拿出了足够抵抗病*性肝炎的有效药物。以创新生物医药公司吉利德科学为例,在病*性肝炎领域,吉利德推出了全球首个可实现丙肝病*学治愈的口服直接抗病*药物、可安全有效抗病*的慢乙肝治疗药物,并在持续积极探索可能治愈慢乙肝的疗法。

年消除病*性肝炎

各方的努力都没有停止。

从国家层面来看,自年前,中国已经先后出台了四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确了抗病*治疗在对抗乙肝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年的版本中,指南扩大了抗病*治疗的适应症,强调要更早介入治疗。

指南明确,只要乙肝病*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且谷丙转氨酶升高(说明肝细胞受损),就应该启动抗病*治疗。如果谷丙转氨酶正常,但患者年龄大于30岁且存在高危风险因素,比如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发现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的,也要尽快进行抗病*治疗。

与之配套的*策是降药价。

年时,乙肝年治疗费用仍然维持在2万元以上,占到当年城镇人口平均年收入(元)的40%,属于“医疗灾难性支出”。而如今,三款指南推荐的乙肝抗病*一线用药均已进入医保。此外,针对丙型肝炎的创新药物也被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患者的经济负担大大降低。

制药企业作为整个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除了可以积极推动更多创新药物的研发、推进已上市药物的可及性之外,也在探索如何更好地为医疗机构提供支持、帮助更多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

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表示:“自年进入中国以来,吉利德不仅快速上市了慢乙肝和丙肝领域的多款创新药物,还积极推动实现了药物的国家医保目录准入,以平价惠及更多患者。同时,我们持续探索多方合作,推动疾病的早诊早治和规范治疗,提高公众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以期帮助实现消除病*性肝炎的目标,提升公众健康水平。”

今年7.28世界肝炎日期间,吉利德科学将联合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在全国范围内的77家医院展开场患者教育活动,由医生、护士为广大乙肝、丙肝患者讲解最新的疾病知识和治疗理念。

此外,吉利德科学也将再次支持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在全国家医院进行为期9天的免费丙肝检测和科普宣传,以期推动公众更多地了解病*性肝炎,摒除偏见和歧视,让更多患者通过早筛早诊、规范治疗,早日回归健康生活。

年,中国将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感染率降低至1%以下,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面对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卫生部门病*性肝炎战略》中提出的年前消除病*性肝炎目标,我们充满信心。

△点击观看由中国新闻周刊摄制,吉利德科学支持的公益微电影《成全他们的普通之事》

本文为八点健闻Plus原创。八点健闻Plus,系八点健闻分号,聚焦健康商业报道,与八点健闻保持独立运作。商务合作上海:Leslee北京:Jessie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