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世界肝炎日遏制肝炎危害,从现在开始 [复制链接]

1#

今天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世界肝炎日,今年宣传主题是“规范检测治疗,遏制肝炎危害”,旨在号召大家重视病*性肝炎防控,积极检测,接受规范的治疗,遏制肝炎危害。

今天,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免科副科长崔伟红、孙源医师带我们一起了解肝炎的相关知识。

病*性肝炎的危害

病*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主要有甲、乙、丙、丁、戊型肝炎五种。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

在所有的病*性肝炎中,乙型肝炎危害最大,乙型肝炎感染率高、病程复杂、预后较差,慢性乙肝携带者会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甚至癌变,是我国疾病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

病*性肝炎是怎么传染的?

甲肝和戊肝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病人将带病*的粪便排泄到体外,污染了水源、食物、手及各种用具,当人们接触了这些被污染的物品之后,病*就可能通过口腔进入人体,使人感染。

乙肝、丙肝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传播的。

丁肝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只在与乙肝病*同时感染或在乙肝病*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病*性肝炎是可防可控的,目前甲肝、乙肝、戊肝都有疫苗可以预防。

烟台市病*性肝炎的防控情况

计划免疫实施前,乙肝和甲肝在我市发病率普遍较高。自上世纪90年代开展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接种,我市甲肝、乙肝发病率大幅下降,特别是儿童发病大幅度下降,发病年龄向成年人偏移,甲肝年发病数仅十余例;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大幅度下降,年1至4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降至0.32%,较年下降66%,5至14岁青少年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降至0.94%,较年下降61%,4岁以下儿童接近“0”的水平,提前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乙肝流行率控制到1%的目标。甲肝和乙肝控制取得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近年来随着诊疗手段的进步和监测灵敏性提高,戊肝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市戊肝在病*性肝炎中比例最高,发病数、发病率均居我省前列,是我市防控的重点传染病。

为让市民对肝炎有更为清晰的了解,崔伟红副科长、孙源医师就乙肝和戊肝做了个详细介绍。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手段,哪些人需要打乙肝疫苗呢?

所有儿童以及以前未接种疫苗的人均应接种疫苗。特别是有高危性行为的人;乙型肝炎病*阳性患者的伴侣和家人;频繁需要输血或血液制品的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实体器官移植接受者;有感染乙型肝炎病*职业风险的人,包括卫生保健人员;前往乙型肝炎病*高发生地旅行者。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接种乙肝疫苗,对酵母成分过敏者不能接种,发热、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应暂缓接种,正在接受免疫抑制药品治疗的患者、孕妇暂缓接种疫苗。

乙肝患者和携带者,如何要一个健康的孩子?

母婴传播在慢性乙肝感染中占相当的比例。但是,乙肝患者和携带者想要有个健康的宝宝是可以做到的。首先备孕要做好充分准备。选择合适时机怀孕,如果母亲是持续肝功能正常,血清转氨酶水平正常,但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病*核酸阳性,这样的母亲是可以怀孕的,但是她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要立即接种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越快越好。

乙肝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母亲在分娩过程中传播,母亲的少量血液通过胎盘或破损的皮肤和粘膜进入婴儿体内而感染。如果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孩子一生下来马上就要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一个月以后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六个月以后注射第三针乙肝疫苗。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联合免疫,90%到95%以上的孩子是可以预防的。另一方面,如果母亲是慢性乙肝病人,最好先治疗,待病情稳定的时候征求医生的意见,看什么时候怀孕比较好。

接种了乙肝疫苗没有抗体,怎么办?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第1针接种时间为“0”,于第1针接种后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全程3针,保护效果一般持续12年左右。影响乙肝疫苗接种应答的原因很多,有疫苗的原因,也有人体本身的原因。与疫苗剂量不足、个人体质、遗传、疫苗保存等有关。

绝大部分健康无应答儿童并非对乙肝疫苗绝对不应答,提高疫苗接种剂量和增加接种针次(加强免疫)可有效改善抗体应答水平。对初次免疫不成功的推荐按“0-1-6个月免疫程序”加强免疫3剂,推荐儿童剂量为10微克,成人剂量为20微克或60微克乙肝疫苗。

戊肝为什么戊肝发病在上升?

戊肝发病以中年、老年、孕妇为主,一般散发性戊肝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孕妇患戊肝病死率则高达20%左右,而老年人感染了戊肝后病情往往较重,所以戊肝对孕妇和老年人的危害往往更大。这两种肝炎虽然不会转为慢性肝炎,但其病程较长,给病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戊肝发病构成上升有很多原因。一方面大家的意识在增强,随着甲肝、乙肝疫苗使用,免疫屏障逐渐建立起来,但是戊肝疫苗接种率低,免疫屏障尚未建立。另一方面,随着大家生活水平提高,生吃海鲜、生吃肉等生活方式被年轻人推崇,给戊肝带来了可趁之机。

怎样预防戊肝?

戊肝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保护水源,不要让粪便及污物污染水源;搞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刀具、餐具、菜板等生熟分开,餐具、茶具和生活用具等要经常消*;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生吃海鲜,吃生菜凉拌菜要洗净,食物要煮熟煮透。少吃或不吃剩饭剩菜、隔夜菜,如需食用,要彻底加热。

家中有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的厕所、餐具、地面、地拖、门拉手、衣物,要使用漂白粉、漂白精、过氧乙酸、戊二醛等进行消*。其他人出现腹泻症状,要及时就诊,切忌随意使用抗生素。

接种戊肝疫苗是预防戊型肝炎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戊肝疫苗是自费疫苗,适用于16—60岁易感人群,需注射3剂次,按照“0.1.6”免疫程序,即当天接种第1针,第1针后1个月接种2针,第1针后6个月接种第3针。建议戊肝病*感染的高风险人群接种戊肝疫苗,如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学生或部队官兵、育龄期妇女、疫区旅行者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