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日傍晚,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发现丙型肝炎病*的科学家HarveyJ.Alter博士、MichaelHoughton博士和CharlesM.Rice博士共同获得,以表彰他们为对抗血源性肝炎做出的决定性贡献。丙型肝炎的发现是由三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HarveyJ.Alter博士从输血相关性肝炎的系统研究中得出,存在一种未知病*可能是慢性肝炎的常见病因;MichaelHoughton博士使用了一种未经测试的策略来分离被命名为丙型肝炎病*的新病*的基因组;CharlesM.Rice博士则提供验证,证明丙型肝炎病*本身就可以引起肝炎。急性丙型病*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效果好,90%患者可获得完全应答而彻底痊愈;慢性丙型病*性肝炎病情相对较乙型病*性肝炎为轻,经标准抗病*方案治疗,有机会清除病*获得痊愈。部分患者感染20-30年后可出现肝硬化或肝癌。丙型病*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HCV)感染引起的病*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肝炎病*经历了漫长的发现历程,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针对肝炎的研究尝试曾一度陷入停滞。后来,BaruchSamuelBlumberg通过对从世界各地收集的大量血样标本进行分析,于年筛选偶然发现一位血友病患者的血清(含抗体)可与一位澳大利亚原住民的血液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将血液中的这种未知成分称为澳大利亚抗原(Australiaantigen,Au),简称澳抗。起初Blumberg认为澳抗是血友病标志物,进一步筛查发现大量乙肝患者血液澳抗也呈阳性,最终确定澳抗是乙肝病*的成分,并将其改名为乙肝病*抗原,但“澳抗”一名仍沿用至今。Blumberg的发现为乙肝病*的研究扫清了障碍,他也因这一发现分享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科学家在StevenFeinstone教授的领导下从囚犯粪便中鉴定出了甲肝病*,至此,已知的两类肝炎病*均已被发现。甲肝、乙肝两种病*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检测方法的建立,为减少病*污染提供了保证,如年美国因乙肝病*引起的肝炎的血液传播比例几乎降低为零;其次是疫苗开发成功,80年代前后,美国微生物学家MauriceHilleman先后研制出甲肝和乙肝疫苗,进一步强化了肝炎的预防成果。HarveyJ.Alter、MichaelHoughton和CharlesM.Rice三位科学家对丙型肝炎病*的鉴定为慢性肝炎病例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解释,让针对肝炎的血液检测与新药物研发诞生了更多可能,也令肝硬化、肝癌的病因学研究领域迸发了新的活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