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状况与防控措施 [复制链接]

1#

01

流性特征

1.鸭病*性肝炎,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入秋至春季为高发期。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冷,变化频繁,客观上给包括鸭肝炎在内的病*性疾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雏鸭病*性肝炎的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各个品种、品系的鸭子均可感染发病,例如樱桃谷肉鸭、北京鸭、麻鸭、番鸭、半番鸭等等。

2.鸭肝炎病*属小RNA病*(微RNA病*科)。当前确定的鸭肝炎病*有1、2、3三个血清型,而国内的雏鸭病*性肝炎绝大多数是由1型和3型肝炎病*引起,其中3型的发病率在逐步上升,另外还存在有1型肝炎病*变异株在部分肉鸭养殖区域流行。一旦发病,可在鸭群中迅速传播,死亡率30%~60%不等,个别鸭群可高达90%以上。

3.鸭肝炎主要发生于雏鸭,临床上以10日龄~20日龄左右为高发阶段,但通过近两年的检测发现,30~40日龄的鸭群,鸭肝炎的发病率也在逐步上升,特别是在南方以番鸭、半番鸭养殖为主的区域,50~60日龄的鸭群中也时有发生。也就是说鸭肝炎病*的感染在大日龄的鸭群中发病率显著增加。

02

临床症状

雏鸭病*性肝炎的临床上表现为病程短、发病急、死亡快等特点,临床上往往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批雏鸭死亡。感染雏鸭首先表现为精神沉郁,行动迟缓,跟不上群,然后出现蹲伏或侧卧,随后出现阵发性抽搐。大部分雏鸭在出现抽搐后数分钟或几小时内死亡,死亡鸭多呈角弓反张姿势。

图1病死鸭角弓反张

03

剖检病变

雏鸭病*性肝炎的病变主要集中在肝脏和肾脏。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严重时刷状出血,表面光滑似水洗,肾脏轻度肿大、出血,其他组织器官未有明显病变。

图2病鸭肝脏肿大,有弥漫性连片出血

图3肝脏肿大,有斑点状出血

图4病鸭肾脏肿胀,出血

图5病鸭脾脏肿大

04

预防措施

1.从饲养管理方面要注意:

(1)鸭棚内的温度要合理并保持稳定,防止温差过大。7日龄内的雏鸭,温度保持在35~38℃之间。

(2)合理通风,有效降低棚舍内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舍内湿度保持在60~65%之间。及时更换垫料,避免过度潮湿。

(3)定期消*,一周一次对鸭棚内部进行喷洒消*。

图6正规合法批准文号的鸭肝炎病*抗体

2.防制措施

(1)正常按照免疫保健程序进行预防:皮下或肌肉注射,1~4日龄雏鸭,每只0.5毫升;5日龄以上雏鸭,每只1.0毫升。

(2)如果是鸭肝炎流行较为严重区域,建议7~10日龄左右,再进行第二次注射0.5~1毫升鸭肝炎病*抗体。

(3)如果鸭群已发病,应立即进行抗体治疗:7~15日龄之间的鸭群,需紧急注射1~1.5毫升山东德利诺的鸭甲型肝炎病*(1型+3型)二价蛋*抗体;15日龄以上鸭群,注射1.5~2毫升鸭肝炎病*抗体。

(4)抗体启封后,可适当加入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消炎抗应激;先注射健康鸭群,再注射患病鸭群,注意更换注射器针头,原则上一鸭一针头,做不到的5-10只鸭更换一次针头。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