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没,最近有一种叫布病的传染病,症状颇似重感冒。”“啥是布病?我咋没听说过呢?”“说是喝生牛奶、羊奶,吃没煮熟的牛羊肉都有可能得这种病,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从急性转成慢性,而且还会反复发作呢!”究竟什么是布病?又有何症状?该如何预防……今天,我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杜锋就来和大家聊一聊俗称“布病”的布鲁氏菌病。
本期专家
杜锋:
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视频来源网络
01
什么是布病?
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是布鲁氏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特点。布病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和畜牧业发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02
布病是怎么传播的?
1.传染源:
羊、牛、猪作为传染源最为常见。其中羊是人类布病的最主要传染源。除了病羊、牛、猪外,其他患病动物也可作为人类布病的传染源,但一般只引起个别病例,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
2.传播途径:
(1)经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感染。
(2)经消化道传播:主要是通过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饮用生奶以及未熟的肉、内脏等感染。有的人喜欢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及生肉或做饭过程中生熟案板不分,均有可能引起感染。
(3)经呼吸道传播:常见于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皮毛加工企业职工、圈舍打扫以及布鲁氏菌实验室操作人员容易通过该种途径感染。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从事相关职业人员(如牧民、兽医、屠宰加工行业)感染率较高。
03
布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潜伏期:一般情况下潜伏期1-3周,平均为2周。个别病例潜伏期长达1年之久。
2.前驱期:目前多数病例发病缓慢,少数起病急骤,一般类似感冒。
3.主要症状
(1)发热: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头痛等症状,可见于各期患者。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且多发生在午后或夜间。
(2)多汗:急性期病例出汗尤重,可湿透衣裤、被褥。
(3)肌肉和关节疼痛: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部分慢性期病例还可有脊柱(腰椎为主)受累,表现为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4)乏力:几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现。
(5)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性期病例。
(6)其他: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少数病例可有心、肾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布病病程长短不一,以3-12个月者居多,多数患者只要及时就医,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良好。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成慢性,反复发作。
04
如何预防布病?
布病可防可控,但由于布鲁氏菌传播方式和感染途径多样,不同人群应采取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普通人群
1.肉类要充分煮熟后再吃;
2.购买合格奶及奶制品,未经有效消*的生奶务必要煮沸后再喝;
3.不喝生水,勤洗手;
4.加工食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工具用开水消*;
5.防止伤口接触肉类;
6.尽量减少与牛羊等动物的接触。
养殖及屠宰职业人群1.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时戴口罩、帽子、乳胶手套、胶鞋,穿工作服;2.购买检疫合格的牲畜并做好免疫接种,实施科学圈养;3.对牛、羊棚圈定期消*、净化,采用湿式作业;4.保护水源,妥善处理家畜排泄物;5.严禁徒手直接接触病畜流产物和死胎,对病畜及染病动物脏器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实验室人员1.严格做好个人防护;2.在规定的实验室等级开展相应实验项目;3.定期体检。专家简介
杜锋,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疗负责组组长,陕西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宝鸡市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秘书。先后荣获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陕西省最美抗疫医师、宝鸡市青年突击手等称号。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宝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宝鸡市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多年来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研究工作,熟悉常见传染病的诊疗及预防,具有全面扎实的传染病学基础及临床知识,尤其擅长病*性肝炎、重型肝炎、相关肝病(包括脂肪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艾滋病、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