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肝炎,也许大家并不觉得陌生,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一起来了解肝炎,才能有效预防,规范治疗,遏制肝炎。
肝炎种类这么多,你知道吗?
甲肝、乙肝、丙肝、脂肪肝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肝病种类,但是,对于肝炎“大家庭”来说,他们只不过是一小部分而已。
“肝炎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肝脏炎症的总称。临床上按照引起肝炎的病因,将肝炎分为:病*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其中,传统上病*性肝炎是第一大肝炎,并又分为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如今病*性肝炎总体控制得较好,相比之下,脂肪性肝炎却十分常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应酬的增多,脂肪性肝炎中的酒精性肝炎患者也越来越多。
由于对肝炎了解不够,很多人提起肝炎就想到慢性病,认为肝炎治疗周期长、易复发等。其实,慢性肝炎主要集中在病*性肝炎领域,而病*性肝炎并不都是慢性肝炎。
引发肝炎的病因
(1)病*感染:由多种肝炎病*引起。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病*性肝炎主要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近年又发现有己型肝炎和庚型肝炎。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具有自限性,一般不会转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2)药物或化学*物:许多药物和化学*物都可引起肝脏损伤,发生药物性肝炎或中*性肝炎。如双醋酚汀、甲基多巴、四环素以及砷汞、四氯化碳等。对肝脏的损害程度取决于药物或化学*物的服用或接触剂量的时间,以及个体素质差异。长期服用或反复接触药物和化学*物,可导致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3)酗酒:酒精能够引起肝炎。主要是由于酒精(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性对肝细胞直接损害造成的。据研究,如果每天饮入酒精含量达g以上,持续5年以上者,有90%可发生各种肝损害;10年以上则有约34%发生慢性肝炎,约有25%发展为肝硬化。欧美国家酗酒者较多,酒精性肝硬化约占全部肝硬化的50%~90%.而在我国情况要好一些。
(4)其他:很多全身性传染病都可侵犯肝脏,如EB病*、细菌性传染病中的伤寒等,都可以引起血清转氨酶的升高或其他肝功能异常。但因这些疾病都有各自的特殊表现,而肝脏发炎仅仅是疾病中的一部分表现,故诊断多不困难,较少误诊为“肝炎”。
护肝从远离抑郁和熬夜开始
据了解,病*性肝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那么,病*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呢?不同种类的肝炎传播途径也有所不同,如甲肝、戊肝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即日常生活接触时经口传染;乙肝、丙肝、丁肝主要经血液、母婴、性接触传播。
对于甲型、戊型肝炎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要对其饮食和水源、粪便进行控制管理;而针对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患者要进行血液制品的严格把控。另外,为预防乙肝,要接种疫苗,特别是易感人群要注意。还有不要轻易去文眉、文身、穿耳洞、修脚、刮胡子等。
对于肝病患者,除了积极地治疗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养肝。在饮食方面,要多进食一些富含营养的食物,比如蛋、牛奶、瘦肉、鱼、虾、水果、蔬菜等,做到均衡搭配。少吃辛辣食物,像葱、姜、蒜要少吃,避免肥腻食物、胆固醇过高的食物,同时进食也不要过饱。平时要戒烟酒,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锻炼,可以打打太极、散散步。
有调查显示,个人中间,99个人都曾有“伤肝”行为,其中最常见的是“常常悲观、抑郁,或经常发怒”,排在第二位的则是“过度劳累或经常熬夜”。
悲观、抑郁和怒火等不良情绪,以及长期熬夜,都会导致肝功能紊乱。因此,不管是否患有肝病,都要保持乐观情绪,不要轻易发怒,也要少熬夜,坚持不要过劳的原则。
肝病患者要避免滥用药物和保健品,根本没有所谓的治肝病的特效药,也不要找偏方、秘方,保健方面可以找正规医生来进行调理。最重要的是肝病患者要及时看专科医生和相应专家门诊,定期随访、检查。
祝大家天天开心!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