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精要
慢性乙型肝炎(CHB)免疫治疗专家学术研讨会于年10月23日在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的千年古城浙江仙居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教材编辑部主办,浙江丰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协办支持,免疫学苑平台同步线上转播,本次会议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余名领域内专家学者参与。会议特邀医院、医院首席专家王宇明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医院李广明教授、医院*广宇教授、医院李国*教授、浙江丰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首席医学专家柳丛带来精彩报告及经典案例分享,医院杨京教授,医院王京教授等进行点评讨论。主席台上下互动积极,讨论激烈,获得广泛好评。为此,特整理专题会议精要,以飨广大读者和同道。
大会致辞
王宇明主席在大会致辞中提到,近年来,感染领域中免疫治疗地位越来越受到临床专家的重视和认可,其中免疫调节剂在各类感染性疾病的应用也取得了较多的研究进展。为了更好地探讨免疫调节剂在感染领域的应用,给予相关疾病更多的治疗选择,本次会议特邀请多位感染专家莅临,共同探讨CHB免疫治疗新策略,希望线上线下观众能够满载而归。王宇明教授率先对CHB的免疫机制与治疗对策作了专题报告。由于HBVcccDNA的存在致使CHB不能“斩草未能除根”,慢性丙型肝炎(CHC)治疗的成功经验并不能带来CHB的治愈。长期以来,免疫发病机制在CHB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缺乏合理假说。现有的两种假说即“病*免疫应答的整体与局部对立假说”和“CHB免疫控制的爬坡假说”在学术界存在争议,前者主要问题在于整体与局部的完全对立不符合生物体通常天生协调一致的普遍规律;后者主要问题在于关系(病*-肝脏发病机制-免疫缺陷三者关系)过于复杂,实际上可以简单归纳为病*-宿主相互作用关系。他总结提出了CHB免疫特征研究的相关新认识如下:①感染时间包括垂直与水平传染,决定免疫清除;②应答时间不早不晚;③最佳应答模式以细胞免疫为主,主要取决于CTL和TLR应答能力;④复杂疾病谱受宿主遗传影响最大;⑤两类免疫应答的关系主要是固有免疫应答的能力与获得性免疫应答的有效性决定免疫清除。根据CHB免疫机制研究发现,病*-宿主的关系是对立关系,决定免疫过程的两大因素主要还是免疫识别与能力。在采取积极进取的治疗策略时,要优先考虑免疫调节剂如IFN类药物,而非单纯抑制病*的NUCs。尽量在宿主自发免疫清除的最佳时机进行抗病*治疗,并适时调整方案和加强免疫调节的核心任务。王宇明教授还分享了他对IFN类不良反应的防治经验和体会。他谈到,首针予以小剂量有助于减轻流感样症状,待身体适应后可增加剂量;IFN类和NUCs联用时有助于大大减少用药所致重症化。针对应答指导治疗(RGT)应答不佳的问题,王宇明分享了“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加用复可托(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联合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疗效探讨”的研究,显示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随着多靶点的免疫调节联合治疗CHB的理念逐渐受到